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是一家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参加活动,有奖品!
微信号:ewsos1

医网摘要: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杨伟炎教授以及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顾之燕教授日前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因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同是呼吸道疾病,组织结构相同、反应机制相同而被视为同一类问题,有学者将其称为过敏性鼻炎目前在全球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英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人数千万人在患此病,且仍在上升。过敏性鼻炎又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为主,多在春秋季发病,秋季则从立秋开始至国庆节前后。空气中的花粉是主要的致敏源。...

过敏性鼻炎 问答导读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是一家,病例分析,治疗方法参考请浏览相关页面,  患者发问: 我老公有一段时间流鼻 我老公有一段时间流鼻涕,并且还会打喷嚏,去病院查抄说是慢性鼻窦炎,好根治吗?饮食怎么调节?早上起床后特别难熬惆怅,必要用冷水洗脸还是温水呢?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用扑尔敏片8毫克,一日3次、VITC(维生素C)片、一日3次.一次0.3.辛放鼻炎胶囊、一日3次,一次2粒,并且禁忌辛辣硬食品、烟酒,要按期复查,如继续加剧,则要早就医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你好,是过敏性鼻炎,重要由内分泌,神经体系等因素所致,可随时发做.重要表现为鼻梗阻,流净水鼻涕,打喷嚏,鼻痒. 医治:到中医咽喉科用中药舒风散寒,宣通鼻窍外敷,联合中药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排脓通窍等中药粉剂直接作用到鼻腔,既不手术,效果很好,无毒副作用. ,......

  过敏性鼻炎、卡长于运用中中医联合方案医治耳鸣、耳聋、外耳道炎、中耳乳突炎、急(毕业于省医科大学,曾在三甲病院从事耳鼻咽喉临床变乱十余年,对耳长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囊肿、咽喉炎、鼾症、中耳炎、耳聋耳鸣等诊断,...

  医网耳鼻喉百万问答,请浏览相关频道。

有80%的哮喘病人都有过敏性鼻炎,而有过敏性鼻炎的人中有1/3的人会出现哮喘的症状,另外2/3的人不能保证以后不发展为哮喘。

这就是说,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其实是一码事。解放军301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杨伟炎教授以及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顾之燕教授日前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因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同是呼吸道疾病,组织结构相同、反应机制相同而被视为同一类问题,有学者将其称为“过敏性鼻炎联合哮喘综合征”或“过敏性鼻支气管炎”。

过敏性鼻炎目前在全球的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英国,过敏性鼻炎的患病人数20 年中增加了4倍。在中国,保守预计有4千万人在患此病,且仍在上升。过敏性鼻炎又以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为主,多在春秋季发病,秋季则从立秋开始至国庆节前后。空气中的花粉是主要的致敏源。此病病程一般在1~2个月左右,发病时患者主要有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怎样治疗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是一家患者提问: 耳朵里有脉搏跳动声怎么半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20●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以前就患过慢性中耳炎,几天前流脓发炎,打了青霉素不流脓了,现在耳朵里总有脉搏跳动的声音,感觉耳朵里面闷着的感觉,怎么办啊 医生回答,只能参考: 那现在的情况治疗的话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办法,只有是药物抗炎继续治疗。

“过敏性鼻炎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大气环境的恶化、食品结构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是其在我国发病升高的四个原因。”杨教授认为,上述四个方面的改变使人的体质的反应能力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为何近年流行疾病谱中感染性疾病在减少,变态反应性疾病增多的原因。

谈及这一小毛病的大危害,顾之燕教授告诉记者:“过敏性鼻炎如未能得到及时治疗,以后可引起哮喘、鼻窦炎、鼻息肉、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疾病。”至于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顾教授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尽量避免过敏源,如尽量少出门等。二是发病前提早用药。提前用药可控制症状,比发病后再用药效果要好。由于此病一般于国庆节前后发病,因此患者最好提前2~3周用药。目前治疗此病的药物主要有抗阻胺类药(即抗过敏药)、局部应用的激素类药等。


过敏性鼻炎 其他文章阅读 

  刷牙。减少烟酒和粉尘刺激,还需纠正张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应加强身体熬炼,加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罕用烟酒,踊跃医治咽部附近器官的疾病。公道摆设糊口,保持心情惬意,防止烦恼忧郁。保持室内符合的温度和湿度,氛围新鲜。宜吃清淡、具备酸、甘滋阴的一些食品,如瓜果、新鲜蔬菜、青果等。常常含服四序润喉片、薄荷喉症片等。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有慢性咽炎的嫌疑,建议查抄确诊,中药医治,为你排除痛苦. ...

  患者发问: 咳嗦有点痰,不吭完了,语言哑声,变音 嗓子有时痒,咳嗦有点痰,不吭完了,语言哑声,变音,咳嗦有两个多礼拜了,没觉得到一点痛,请问大夫是什么病?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有慢性咽炎的症状,建议去病院做个喉内镜查抄一下


本文来源: http://ebh.ew86.com/bbzq/bdyzy/20120409/582593.html

责任编辑:liuwei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