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提请春节期间注意防范人感染禽流感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参加活动,有奖品!
微信号:ewsos1

医网摘要:

  

      尊严价值几何?在省政协委员王颀的眼中,也许是社会平均工资的5至10倍。

      尊严价值几何?在省政协委员王颀的眼中,也许是社会平均工资的5至10倍。

      日前,在省政协会议上,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颀表示,“医生工资应该比市内平均工资高5到10倍,这样医生才能有尊严地活着”。此语一出,立即引发一片哗然。

      医生尊严是否可用薪酬衡量?在医患关系恶化和以药养医的现实之下,“尊严”二字尤难定位。

        “医生感到没尊严,是因为现在医生的正面形象太少”

      王丽英(市昌平区医院儿科主任):

      我并不同意用工资维护尊严的说法。在很多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确实比较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非常辛苦,没有拿到合理的报酬,这样的现实确实存在,但用钱来维护尊严并不成立。

      医生感受到没有尊严,我觉得是因为现在医生的正面形象太少,导致大家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了解。我不否认有些医务人员有不良行为,但哪个行业没有个别人有问题?他们不能代表医务人员这个群体。但这几年这类事件的增多,让老百姓对我们整个群体产生了怀疑。

      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医务人员加班加点,医生为了一台手术连饭都吃不上,一干就是一天。手术下来,却得不到患者的感谢。虽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但心中难免还是会失落,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

   1 2 3 4 5 下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合数年监测中医医疗广告情况,总结出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具有的几大特点。为此,记者专访了该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监督处处长刘文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结合数年监测中医医疗广告情况,总结出虚假违法中医医疗广告具有的几大特点。为此,记者专访了该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监督处处长刘文武。 

      “男子功能障碍新技术推介会——走近京城男子功能名老中医张主任”一则报道出现在某报“健康下午茶”的栏目中。健康热线、详细的医生介绍、科普知识、新技术介绍一个都不少,看上去真假难辨。带着这则广告,记者找到了刘文武,而负责监测中医医疗广告的他一看便告诉记者,这是个虚假违法广告。

      如今,只要一打开电视、报纸、互联网,眼花缭乱的医疗广告便会扑面而来。而这些广告中到底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还是根本就在误导患者,这一直是人们所担心的。在利益驱使下,有些单位、个人(包括一些医疗机构)靠广告招揽生意创收,甚至根本不要形象,做虚假广告误导患者,坑害患者。而这样利用“健康讲座”类栏目变相发布违法中医医疗广告、进行虚假宣传,更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

      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一直是医疗卫生行业关注的热点,多年来社会“取消医疗广告”的呼声越来越高。据记者观察,目前媒体刊登的医疗广告多数都存在虚假违法行为。那么什么是虚假违法广告呢?

      违法广告≠虚假广告

      违法广告是指广告行为人由于实施了违反我国广告法律、行政法规的广告违法活动,使广告受众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并依照我国民法规范而承担法律后果的广告的总称。

      虚假广告,就是指广告内容是虚假的或者是容易引人误解的,一是指商品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另一种就是指可能使宣传对象或受宣传影响的人对商品的真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联想,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的商品宣传。虚假广告行为在法律上表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是指故意发布虚假广告;不作为就是广告发布者有义务说明或者警告,而不作为。

      刘文武解释说,虚假医疗广告的危害通常情况下远大于违法广告,轻则浪费钱财,重则延误病情、危及生命。虚假医疗广告的内容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华网1月18日电(记者吕诺)春节将至,各地返乡和旅游人员剧增。正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发季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副处长余宏杰18日特对公众防范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提出建议:

  新华网1月18日电(记者吕诺)春节将至,各地返乡和旅游人员剧增。正值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发季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处副处长余宏杰18日特对公众防范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提出建议:

  ——尽量避免与禽、鸟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避免前往有活禽的场所,如饲养家禽的农场或禽鸟市场;避免接触表面有鸟粪或其他禽鸟体液的物体;避免接触出现高烧和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尤其是被怀疑感染了H5N1病毒的病人。

  ——注意饮食卫生,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厨房卫生,在加工处理禽、蛋类后要彻底洗手。

  ——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要购买经过检疫、加工的禽肉制品。

  ——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诊,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011年12月30日,省市宝安区发现1例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例,该病例为2010年6月以后中国大陆发生的首例病例,病毒仍为禽源。近期,印度尼西亚和埃及也相继有人间病例报告;香港在野生候鸟和病死家禽检出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


本文来源: http://ebh.ew86.com/bbzq/bdyzy/20120120/502697.html

责任编辑:liuwei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