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甲肿大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参加活动,有奖品!
微信号:ewsos1

医网摘要:

鼻炎 问答导读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甲肿大,病例分析,治疗方法参考请浏览相关页面,  患者发问: 求教属于哪一类鼻炎? ●患者性别:l男 ●患者春秋:6周岁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每天早上起来要打几个喷嚏,老是鼻塞,一鼻孔老是有鼻涕(带黄色)。这种症状属于哪类鼻炎?如何治?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这是过敏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和季候性两种.季候性过敏性鼻炎是仅在某一季候发病.常年性过敏性重要由内分泌,神经体系等因素所致,可随时发做.重要表现为鼻梗阻,流净水鼻涕,打喷嚏,鼻痒.医治:到中医咽喉科用中药舒风散寒,宣通鼻窍外敷,联合中药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排脓通窍等中药粉剂直接作用到鼻腔,既不手术,效果很好,无毒副作用. ,......

  鼻炎还是? ●患者性别:男 ●患者春秋:26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我从小就有过敏性鼻炎,大概有10多年了,然而在紧张感冒后,抽吸时会有雷同冻块之类的并且带着血丝(很少)的东西会从鼻腔至喉咙口吐出,请问这算不算回缩性血涕啊,感冒病愈后症状又不见了.这中征象大概连续了10年之久,然而每年也只不过遇见一两次罢了,并且都在重感冒后的症状.我不懂得这是什么缘故.有时哼鼻涕时还会哼出黄色液体(,...

  医网耳鼻喉百万问答,请浏览相关频道。

患者提问: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甲肿大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20

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甲肿大是否需要做等离子手术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本人男 今年20岁 已有两年慢性单纯性鼻炎史 交替性鼻塞和间歇性鼻塞 自己用镜子看鼻孔可以看见鼻甲有水肿挡住鼻腔导致呼吸困难 不头疼 不流鼻涕 只有1个鼻孔塞着 睡觉时身体偏向左侧时候右鼻孔塞住 反之则左鼻孔塞住 以前白天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右鼻孔塞着 现在左鼻孔也塞着的 交替性塞着
尤其是夏天 天一热 鼻塞马上就上来 春秋要好一点点 冬天也鼻塞

化验,检查结果(检查时间,内容):
08年8月23日在上海六院检查 医生查看鼻腔后判定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鼻甲肥大 我上网查看了鼻甲肥大的定义 鼻甲肥大用喷了麻黄碱滴鼻液以后鼻甲仍然不消退 而我的鼻甲喷了麻黄碱以后消退了立即通气了 应该是鼻甲肿大 建议我做等离子手术
08年8月25日在上海五官科医院检查 医生不建议做等离子手术 开了地塞米松麻黄碱滴鼻液(开了2瓶)和复方白芷鼻炎颗粒(开了2个星期的),我看了地塞米松麻黄碱滴鼻液的说明书,该药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而我是慢性鼻炎,而且麻黄碱滴药不能太久 否则易引起药物性鼻炎 那为什么医生还给我开2个礼拜的麻黄碱呢 要一天滴三次 我需要不需要滴2个礼拜的麻黄碱呢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吃药 滴鼻子 没有起到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问大夫 按我的症状应该是慢性单纯性鼻炎和鼻甲肿大吧?我需要做等离子低温消融手术吗?如果不做的话我应该怎样治疗?那这次医生开的地塞米松麻黄碱滴鼻液要滴2个礼拜吗?如果我不治了 会不会继续加重 最严重的话会变成什么类型的鼻炎?

不胜感激 祝愿大夫生活愉快 万事如意
一个被鼻塞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患者

怎样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鼻甲肿大肉引起鼻塞的患者,常伴有一侧或双侧下鼻甲肥厚,应先矫正鼻中隔偏曲,摘除息肉后,再用等离子消融肥厚的鼻甲,可以减少因下鼻甲手术造成的出血,保护鼻甲黏膜。专家提醒广大患者,不要盲目轻信广告,一定要相信医学科学就医。凡新农合参保患者在医院住院治疗后,凭相关证明和结算证明,按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如有疑问,详情可点此“在治疗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鼻炎、过敏性鼻炎、卡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耳鸣、耳聋、外耳道炎、中耳乳突炎、急(毕业于省医科大学,曾在三甲医院从事耳鼻咽喉临床工作十余年,对耳擅长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囊肿、咽喉炎、鼾症、中耳炎、耳聋耳鸣等诊断

医生回答,只能参考:

可以考虑等离子低温消融手术的


鼻炎 其他文章阅读 

  患者发问: 是否鼻癌那位是专家帮帮我吧谢谢了 我最近流鼻涕带血我好怕 因为我有鼻炎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不必定.是不是鼻癌必须去病院做个查抄。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去病院五官科查抄,明确诊断,给予得当医治。 ...

  咳嗽,并且我语言比一般人要小,是否有息肉影响发声的缘故啊,这个问题大不大啊,需不必要做手术切除啊,手术危害大不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你好,可以通过手术摘除的,如今的手术都是微创,创伤小,出血少,危害相对来讲也较小,不过还是建议到权势巨擘病院找专家手术.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你好.是声带息肉吗?/会对声音产生影响.可以手术切除,手术危害小.一般经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下便可实现.


本文来源: http://ebh.ew86.com/bbzq/bdyzy/20111119/449861.html

责任编辑:liuwei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