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也需防耳聋
医网摘要:专家指出,除了常见的由于长期佩戴耳塞,或者在噪音环境所致的耳聋之外,生活中一些很小的问题,其实都会损伤耳朵。专家提醒大家,要注意下面的伤耳因素,日积月累,别到耳聋出现了才后悔。
突发性耳聋心理治疗很重要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近年来发病有增加趋势。有的人耳朵不痛,不痒,不流脓,突然就听不见了,有的人甚至清早起床时还耳聪目明,突然就耳朵发闷,有胀满感,几小时后逐渐听力损失。这种突然发生的耳聋就是我们常说的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原因不明。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约10%为听神经瘤患者,10%为梅尼埃病患者,3%多发性硬化患者在其复发时也有急性听力下降。另外,能导致突发性耳聋的疾病还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最主要的是心理治疗,因为突发性耳聋的患者突然听不到,会给心理带来巨大的打击,一时无法接受事实。如果患病早期,由于发病急,患者缺乏思想准备,心情紧张,焦虑恐惧。而情绪恶化会加重原有症状,影响治疗效果。
应用鼓励性语言与患者交谈,重视患者的倾诉,使其精神有所寄托。在生活中关心体贴和帮助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让患者了解突发性耳聋的性质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知识,指导病人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的患者在后期因治疗效果不佳,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老年人多表现为忧虑、孤独、害怕,对治疗失去信心。而青年人,则担心耳聋影响前程,期望有好的疗效,一旦疗效不显著或反复发作,焦虑情绪与日俱增。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病情和愈后情况,症状改善时予以肯定的鼓励。对心理障碍改善不明显者,帮助分析寻找原因是他们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都应了解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病人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病人的病程转轨过程和康复过程所产生的作用,使病人不仅得到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得到有益的身心帮助,如同情安慰鼓励树立信心等,创造条件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处于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
本文来源: http://ebh.ew86.com/20111130/460287.html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
- []耳鸣需要做哪些检查
- []头晕耳鸣是什么原因
- []神经性耳鸣的注意事项
- []神经性耳鸣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