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紧治疗鼻窦炎的“接力棒”
医网摘要:周一上午,诊室里的病人特别多。一对面带愁容的母女走了进来,一进门,母亲便生气地说:“医生,我女儿最近又流脓鼻涕了,您不是说手术能治好吗,怎么又犯了呢?”
周一上午,诊室里的病人特别多。一对面带愁容的母女走了进来,一进门,母亲便生气地说:“医生,我女儿最近又流脓鼻涕了,您不是说手术能治好吗,怎么又犯了呢?”
“噢,是吗?别着急,先让我看看。”瞧着女孩略有点熟悉的面孔,医生翻开了她的病历本,只见上面写着“晓玲,女,16岁,因反复流脓涕5年,加重伴头痛3年入院”,诊断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半年前,她在本院做了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接着,医生仔细观察了女孩的鼻腔,只见鼻腔内黏膜严重粘连,充满脓性分泌物,而且又出现了息肉,显然她的鼻窦炎复发了。
“你们出院后回来复查过吗?”医生问。
“晓玲正上初三,功课忙,我们从东莞来广州也不太方便,所以就没来。”那位母亲辩解道。
“那你们在家按时服药、做鼻腔冲洗了吗?”医生又问。
“药都吃了,但洗鼻子做起来麻烦,就没坚持。”母亲低头答道。
医生语气严肃地对她们讲道:“这就是问题所在。正因为你们出院后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才导致鼻窦炎复发。”
“怎么会这样,不是手术做完就会好吗?”母女俩露出困惑的表情。
鼻窦炎治疗是场接力赛
许多病人像这对母女一样,因为不理解鼻内镜手术的真正意义,忽视出院后的治疗,故导致鼻窦炎手术后效果不佳,甚至复发。其实,治疗过程如同一场400米接力赛,鼻内镜手术只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治疗的第一步,术后尤其是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才是治愈成功的重要保障。病人出院后,要接过医生的“接力棒”,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跑完鼻窦炎治疗的“接力赛”。
现代医学认为,鼻窦炎、鼻息肉导致的鼻黏膜病变具有可逆性。鼻内镜手术是在保留鼻腔、鼻窦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使正常鼻黏膜重新生长、上皮化,恢复黏液纤毛传输和腺体分泌功能,达到治愈目的。简言之,手术只是去除已存病变,为重新生长创造条件,而术后治疗才是鼻黏膜上皮生长、恢复正常鼻腔功能的关键过程。
鼻内镜手术后的前半年,是鼻黏膜恢复正常上皮化的关键时期,到完全恢复正常则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么长的一段时间,病人不可能一直住院,因此出院后的随诊和自我治疗就显得相当重要。
治疗“接力棒”,该这么“握”
随诊出院后要按时进行门诊鼻内镜检查。在内镜下清除鼻内干痂、分泌物、囊泡和肉芽组织,促使正常上皮生长恢复。理想的随诊次数是出院后的一个月内每周一次,以后每2~3周一次,直至鼻腔黏膜上皮化。
服药 为了减轻术后鼻腔干燥、阻塞等症状,促进炎症消退、鼻腔引流和黏膜上皮生长,可局部和全身用药。局部用药可使用麻黄素等减充血剂,以及含糖皮质激素的喷鼻剂,注意使用次数和时间不宜太多、太长。全身用药方面,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两周左右。还可以口服新型黏液促排剂,以恢复腺体分泌和纤毛摆动功能。由于变态反应因素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相关病因之一,对于有鼻息肉或过敏性鼻炎的病人,术后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地塞米松)和抗组胺药。
冲洗 鼻腔冲洗只须在家自行操作,简单、经济、有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我治疗手段。
认识到出院后规范治疗的意义后,那对母女按时复查、用药,坚持每日冲洗鼻腔,头痛、鼻塞、流脓涕的症状逐渐改善。半年后复查,晓玲的鼻腔黏膜终于恢复正常了。
本文来源: http://ebh.ew86.com/20100419/94733.html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
- []耳鸣需要做哪些检查
- []头晕耳鸣是什么原因
- []神经性耳鸣的注意事项
- []神经性耳鸣能治好吗